|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連續十一周下調,從今年最高點的780元到目前的6 41元,已往下調了將近139元。筆者在此說的如何看待此輪煤價下調不是說要去分析煤價下調的原因,而是說此輪煤價下調對中國煤炭市場乃至對中國經濟來說會產生什么影響。用通俗的話來說,此次煤價下調是件好事還是件壞事?
此輪煤炭價格下調,主要原因是內外需皆不足造成的,對此人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說明。從這個角度來說,此輪煤炭價格的下調,當然不能說是件好事。尤其對煤炭生產商和經銷商來說,更是一次災難,特別是對手中存貨很多的經銷商,可能要把幾年的利潤都虧進去,實力不濟的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電力企業喊叫了多年,說煤價太高,造成火電企業全面虧損,但這一輪煤價下跌是否讓電力企業興奮不已,讓他們擺脫了全面虧損的困境了呢?中央電視臺在七月八日的新聞中報道,華中電網十一臺60萬千瓦的大機組,停了十臺,只有一臺在發電。這說明,電廠庫存的增加,并不是買回來的煤多了,而是因為用電需求不足,發電量上不去的結果。對火電企業來說,煤價高并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最要命的是沒有電量,是停機發不了電。但此次煤價的下調,恰恰就是因為火電廠出力不足,煤炭消耗大幅減少造成的。因此火電企業在此輪煤價下調中不僅不是受益者,而且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由此可以看出,在煤炭產業這個鏈條上,此輪煤炭價格下調,上下游產業都深受其害,所以大家都認為這次煤炭價格的下調是件壞事。能源的需求是整體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所以煤炭需求的萎縮,說明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這個風險令許多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揪心。
自從市場經濟產生以來,每隔一段時間,經濟運行都會出現重大的波動,用一些經濟學家的話說就是出現經濟危機。但筆者覺得“危機”一詞帶有濃重的個人主觀感受的成分,而“波動”一詞則更客觀一些。為什么市場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總會出現波動?根本的原因是市場結構不平衡、經濟運行不均衡造成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在信息不對稱,而造成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在客觀上說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通暢及未來的不確定性,在主觀上說是人們在財富效應的激勵下,自己封閉了自己獲取信息的理智通道,也就是對擺在眼前的風險視而不見,將資本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投向錯誤的行業,經過一定的時間就造成市場結構的不平衡,而結構不平衡的市場必然造成不均衡的經濟運行,而經濟在不均衡的狀態下運行,波動就不可避免,嚴重的不均衡就會造成重大的波動。而波動就是對結構的調整。
從這個角度來說,筆者認為此輪煤炭價格的下調是件大好事,至少可以讓被煤炭的財富效應激起的瘋狂退潮,讓許多還在夢中的頭腦清醒過來,讓過多聚集到煤炭行業來的資本轉向,這是其一。
其二,此次煤炭價格的下滑給中國的能源產業的結構調整騰出了空間,不僅為煤炭價格的徹底市場化創造了條件,而且為電力價格的市場化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其三,煤炭價格的下調降低了整個中國經濟運行的成本,但這個成本降低只有通過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才能在整個中國的經濟運行中產生它應有的效果。
其四,這輪煤炭價格的下跌,可以使中國以更低的價格進口國外的煤炭。因為進口煤要在中國市場上使用,它必須比中國的國產煤便宜,不然它是進不了中國市場的。所以中國國內煤價低,進口煤的煤價就將更低,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件好事。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噸就少一噸,我們能低成本的利用國際上的化石能源我們就應盡量多用,把國內的資源給子孫后代留下。所以最近許多要求國家限制進口煤的議論無非是受狹隘的行業利益的驅使而發的謬論。
其五,這輪煤炭價格下調,使煤電雙方都清楚地看到了大家在中國經濟這盤大棋局中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誰都離不開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樣的戲都不要再唱了,大家共同來想辦法理順中國的能源市場,促使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